Menu

新闻中心

我们需要怎样的生命教育?

社会 2023-05-12 16:33:08
  • 文/余晓 摘自光明日报《光明夜读》

95后的任赛男在郑州一家淘宝店做寿衣模特,因被媒体报道冲上热搜榜,受到广泛关注。出圈后除了光环也带来困扰,网友有点赞的,也有说她阴气重的。清明节前夕,她坦言自己曾因害怕和恐慌躲到幕后,但现在想清楚了,决定坚持做自己,回馈一路帮助自己的人们,直播间里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是最大的动力。

image.png

在得知任赛男的遭遇后,大多数网友都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她的支持:“其实每一份职业都应该被尊重,靠自己努力赚钱挺好的”“靠自己的努力赚钱生活,不丢人”“喜欢这个小姐姐,感觉她很勇敢”……相信,大家的鼓励会让这位95后姑娘感到温暖,但所谓“阴气重”的误解究竟从何而来,或许才是事件背后更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
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少涉及关于死亡的教育。孔子的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,是看待死亡和理解生命较为深刻的解读,但也常常会产生“好死不如赖活着”之类的观念。不可否认,尽管我们生活在技术进步、科学昌明的时代,但我们对“死亡”话题,依然讳莫如深。

image.png

正因为上述意识始终没有从我们的文化中驱散,当有些人见到95后姑娘担当寿衣模特时,才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“不适感”。与其说他们对当事人抱有偏见,不如说,在更大程度上,这是他们畏惧死亡,不能正确对待“生死问题”的表现。

另一方面,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确实又以精细的分工让禁忌的“死亡”变得更加神秘——火葬场、墓地与生活空间的隔离,被封锁在医疗空间中痛苦的临终,都使得死亡的发生越来越隐蔽。正是因为这种难以言喻的感觉,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对死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、被陌生化助长的恐惧。

所以,我们也更应该意识到“生命教育”的重要性。生命教育的本质,首先是获取关于死亡问题的理性认识;其次,我们都应该建立对死亡问题的正确看法和态度;再次,学习处理死亡问题的技能,包括正确处理自身和他人的死亡;最后,树立正确的死亡观,形成正确的关于死亡及生命的自我意识与价值观。

image.png

不久前,热播剧《三悦有了新工作》以死写生,作为一部殡葬行业的职场剧,受到不少网友的追捧和热议,因为观众们透过这部剧看到了死亡背后的爱与痛,也体会到了生的温存。

可见,对死亡有思考,才能更好地认知生命的价值,同时,如果死亡问题能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,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会敬畏并珍惜生命。道谢,道爱,道歉,道别是人生的四大必修课,死亡是一件我们终究都要去了解和面对的事情。我们不光应该将支持和祝福送给做寿衣模特的任赛男,也应该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死,学会“向死而生”。

余晓 光明日报 2023-04-05 21:30 发表于北京